标准详情
YS/T 318-2007《铜精矿》基本信息
标准号:YS/T 318-2007
中文名称:《铜精矿》
发布日期:2007-04-13
实施日期:2007-10-01
发布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提出单位: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归口单位: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起草单位: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
起草人:盛忠义、卜少田、李俊、彭康等
中国标准分类号:D42重金属矿
国际标准分类号:73.060金属矿
YS/T 318-2007《铜精矿》介绍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07年4月13日发布了YS/T 318-2007《铜精矿》标准,并自2007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一、标准的适用范围
YS/T 318-2007《铜精矿》标准适用于铜精矿的生产、检验、销售和使用。该标准规定了铜精矿的定义、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合同条款等内容,为铜精矿的生产和贸易提供了统一的技术规范。
二、铜精矿的定义和分类
根据标准,铜精矿是指含铜量较高的矿产资源,经选矿后得到的铜含量较高的矿产品。铜精矿按其铜含量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具体铜含量要求如下:
一级铜精矿:铜含量≥30%
二级铜精矿:铜含量≥25%
三级铜精矿:铜含量≥20%
三、铜精矿的要求
YS/T 318-2007标准对铜精矿的质量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化学成分:铜精矿中的铜含量应符合相应等级的要求,同时对其他元素的含量也有一定的限制,如铅、锌、铁、硫等。
2、水分含量:铜精矿的水分含量应不超过5%,以保证其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3、粒度:铜精矿的粒度应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通常要求通过0.074mm筛孔的量不小于90%。
4、有害元素:铜精矿中不得含有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害的元素,如汞、砷、镉等。
四、试验方法
YS/T 318-2007标准规定了铜精矿的取样、制样、化学分析、水分测定、粒度测定等试验方法。这些方法为铜精矿的检验提供了科学、准确的依据,确保了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五、检验规则
1、检验批次:铜精矿的检验应以每批为单位进行。
2、取样:铜精矿的取样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比例进行,以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3、检验项目:铜精矿的检验项目包括化学成分、水分含量、粒度等。
4、复验:当检验结果不符合标准要求时,应进行复验,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六、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1、标志:铜精矿的包装上应有明显的标志,包括产品名称、等级、生产厂家等信息。
2、包装:铜精矿的包装应符合运输和使用的要求,防止污染和损坏。
3、运输:铜精矿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受潮、受热和污染。
4、贮存:铜精矿应存放在干燥、通风、清洁的环境中,避免受潮和污染。
七、合同条款
标准还对铜精矿的合同条款提出了要求,包括价格、数量、质量、交货期限、违约责任等内容。这些条款为铜精矿的交易提供了法律保障,确保了交易的公平性和安全性。
YS/T 318-2007《铜精矿》标准的发布和实施,对于规范铜精矿的生产和贸易,提高铜精矿的品质,保障有色金属工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