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检测标准  >  正文

GB/T 30136-2013《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采集和处理指南》

GB/T 30136-2013 更新时间: 2024-08-15

标准详情

GB/T 30136-2013《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采集和处理指南》基本信息

标准号:GB/T 30136-2013

中文名称:《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采集和处理指南》

发布日期:2013-12-17

实施日期:2014-12-01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提出单位:全国消费品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08)

归口单位:全国消费品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08)

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林业大学

起草人:蔡华利、杨跃翔、陈学章、许应成、王理、樊坤、袁艳华

中国标准分类号:A00标准化、质量管理

国际标准分类号:03.120.99有关质量的其他标准

GB/T 30136-2013《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采集和处理指南》介绍

GB/T 30136-2013《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采集和处理指南》是一项国家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发布,发布日期为2013年12月17日,实施日期为2014年12月1日。

一、风险信息的定义

风险信息是指与消费品质量安全相关的、可能对消费者产生影响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包括产品缺陷、安全隐患、召回信息等。

二、风险信息采集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风险信息采集应客观、真实、准确,避免主观臆断和误导。

2、全面性原则:风险信息采集应全面覆盖各类消费品,不遗漏任何可能存在的风险。

3、及时性原则:风险信息采集应及时进行,以便尽早发现和处理潜在风险。

4、透明性原则:风险信息采集过程应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

三、风险信息采集的方法

1、自主监测:企业应建立自主监测机制,定期对产品质量进行检测和评估。

2、投诉举报:鼓励消费者、媒体等通过投诉举报渠道提供风险信息。

3、监督检查:质量监管部门应定期对消费品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数据分析: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对风险信息进行分析和挖掘。

四、风险信息处理的流程

1、信息收集:收集各类风险信息,包括企业自检、消费者投诉、监督检查等。

2、信息核实:对收集到的风险信息进行核实,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风险评估:对核实后的风险信息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和影响范围。

4、风险处置:根据风险等级和影响范围,制定相应的处置措施,如召回、整改等。

5、信息公示:将风险信息及处置结果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

五、风险信息的记录和存档

企业应建立风险信息记录和存档制度,详细记录风险信息的采集、核实、评估、处置等过程,以便于追溯和查阅。

六、风险信息的共享和交流

企业、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应加强风险信息的共享和交流,形成风险信息的联动机制。通过信息共享,可以提高风险信息的处理效率,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

七、风险信息的培训和宣传

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风险信息采集和处理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处理能力。应加大对消费者的风险信息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八、标准的意义和作用

GB/T 30136-2013《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采集和处理指南》的颁布和实施,对于提高消费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消费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规范风险信息的采集和处理,有助于及时发现和处置潜在风险,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提高消费者对消费品的信心。该标准的实施也有助于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阅读剩余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