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详情
YS/T 1028.5-2015《磷酸铁锂化学分析方法 第5部分:钙、镁、锌、铜、铅、铬、钠、铝、镍、钴、锰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基本信息
标准号:YS/T 1028.5-2015
中文名称:《磷酸铁锂化学分析方法 第5部分:钙、镁、锌、铜、铅、铬、钠、铝、镍、钴、锰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发布日期:2015-04-30
实施日期:2015-10-01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提出单位: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43)
归口单位: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43)
起草单位: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
起草人:李长东、余海军、谢英豪、张学梅、冯先进、姜求韬、张殿凯、丁浩、熊晓燕、王津
中国标准分类号:71
国际标准分类号:77.120.99其他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YS/T 1028.5-2015《磷酸铁锂化学分析方法 第5部分:钙、镁、锌、铜、铅、铬、钠、铝、镍、钴、锰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5年4月30日发布了《磷酸铁锂化学分析方法 第5部分:钙、镁、锌、铜、铅、铬、钠、铝、镍、钴、锰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以下简称“本标准”),并于同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一、标准概述
本标准规定了磷酸铁锂中钙、镁、锌、铜、铅、铬、钠、铝、镍、钴、锰十种元素的测定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干扰少等优点,适用于磷酸铁锂中痕量元素的准确测定。
二、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磷酸铁锂材料中钙、镁、锌、铜、铅、铬、钠、铝、镍、钴、锰的测定。通过准确测定这些元素的含量,可以为磷酸铁锂的质量控制提供重要依据。
三、技术要求
1、试样制备
标准规定了磷酸铁锂样品的制备方法,包括称样量、溶解剂的选择、溶解条件等。样品需经过充分溶解,以保证元素的完全释放。
2、仪器设备
标准明确了所需的仪器设备,包括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分析天平、移液管等。这些设备需满足一定的精度和稳定性要求,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3、分析条件
标准规定了ICP-AES分析的参数设置,包括射频功率、等离子体观察高度、光谱仪参数等。
4、标准曲线
标准要求建立每种元素的标准曲线,以实现定量分析。标准曲线的制备需使用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通过线性回归分析确定相关系数和截距。
5、分析结果的计算
标准提供了分析结果的计算方法,包括样品中元素含量的计算公式、回收率的测定等。通过这些计算,可以准确评估样品中各元素的含量。
7、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
标准对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提出了要求,包括重复性、再现性和加标回收率等。这些指标的评估有助于确保方法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四、标准意义
本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规范磷酸铁锂的化学分析方法、提高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准确测定磷酸铁锂中的元素含量,可以为电池性能的优化提供数据支持,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
